1053 / 2019-06-17 23:33:26
东南极雪冰生物活性元素Fe记录揭示的环境与气候意义
东南极 雪冰 生物活性元素Fe 环境与气候
摘要待审
杜志恒 /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Martin (1990)基于南极Vostok冰芯元素Fe浓度与CO2浓度之间存在的反相关关系,提出了著名的“铁假设”。该假设的核心理念为:具有生物活性元素的Fe通过影响海洋浮游植物生长,从而调控海洋初级生产力,最终影响海-气之间CO2的交换。基于冰芯研究表明:过去8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中,粉尘的产生、传输以及沉降过程控制具有生物活性元素Fe载荷的高低,而其载荷的高低又会对冰期-间冰期气候存在反馈机制。随着全球变暖,南极冰架、海冰与冰山所释放的生物活性Fe也可显著影响南大洋碳的封存效率。本研究依托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在东南极中山-Dome A断面雪冰采集与兰伯特冰川流域浅冰芯钻取。通过对生物活性元素Fe与其他指标测试。揭示了该断面生物活性元素Fe空间分布,讨论了其来源与传输机制;基于浅冰芯结果得出火山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活性元素Fe,自2000年以来,生物活性元素Fe在该区域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因素是该区域存在降温使得局地粉尘贡献增加,进而导致生物活性元素Fe增加。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