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 2019-07-29 22:17:39
沙区光伏设施干扰下近地表沙尘通量研究
摘要待审
为了揭示沙区建设光伏电站后沙尘运移特征和微地形形态发育、演变发展等规律,采用0-30 cm 15层连续集沙仪和HOBO小型移动气象站,对库布齐沙漠220MW生态光伏电站腹地单组光伏板间不同位置输沙量和风蚀特征值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光伏设施排布方向与风向夹角为0°条件下(既光伏板面向正南,东西排布,在W风作用下),光伏板不同部位输沙量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不同风速平均输沙量板间(1.17 g•cm2•min-1)>板后(0.86 g•cm2•min-1)>板前(0.65 g•cm2•min-1)。0~30 cm垂直断面上,不同部位90%以上输沙量集中分布在0~8 cm高度范围内,95%以上输沙量集中分布在0-11 cm高度范围内,挟沙气流中输沙量随高度的分布均符合指数规律递减(R2≥0.98)。沙粒平均跃移高度与风速正相关,依次为板前>板后>板间。风沙流通量系数分析表明,板间和板后风沙流集中在近地层,而板前输沙量有向高层移动的趋势。光伏板间不同位置侵蚀状态差异明显,板间处于弱风蚀状态,板后处于弱堆积状态,板前处于强风蚀状态。由此可见,光伏板前是光伏电站次生风沙危害发生的重要部位。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