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9 / 2019-07-30 22:39:43
藏北羌塘磷灰石裂变径迹揭示高原两阶段生长过程
摘要待审
青藏高原的生长过程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问题,其对于评价不同的生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于“原西藏高原”是否存在及其范围。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争论,我们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地体进行了新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结果显示,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为64.2±5至129±6.3 Ma,其峰值年龄为~45 Ma和100-120 Ma;始新世花岗岩裂变径迹年龄为38.3±1.3 Ma和27.4±1.6 Ma。所有样品封闭径迹长度为12.13±0.22至14.11±0.24 μm,其与年龄的对应关系呈现典型的“boomerang”趋势,揭示区域性冷却事件的时间早于100 Ma。HeFTy热历史反演结果揭示了高原中部的生长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早白垩世的冷却过程揭示了高原中部地壳增厚,然而由于高密度地幔岩石圈的存在,该增厚的地壳可能并未在高原中部形成高原,而是形成了较低海拔的夷平面;第二阶段,渐新世至中新世最早期在藏北形成了原始高原,其形成机制为上地壳短缩、陆壳俯冲和深部地幔流的共同作用,其中上地壳短缩在北羌塘地体从南(54 Ma)向北(26 Ma)扩展。结合拉萨地体的高原生长过程研究,“原西藏高原”的形成时间为渐新世至中新世最早期;晚白垩世时期,“原西藏高原”可能仅局限于拉萨地体而未扩展到羌塘地体。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