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 2019-08-07 10:37:04
鄂东矿集区金井咀斑岩型金矿成矿机理
摘要待审
金井咀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鄂东矿集区,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并探明的中型金矿,金金属量6.9t。矿体产于金井咀小岩体内,为单一型金矿床。金井咀小岩体为闪长质岩体,其年龄为139.6±0.8Ma。岩体中发育钾硅酸盐化、绿泥石-阳起石化、绢英岩化,而岩体与碳酸盐岩地层交界处发育矽卡岩化。本次研究将脉体划分为三大类,其中早阶段为缺乏硫化物的I石英脉体,第二阶段为含有石英、硫化物与方解石II脉体,晚阶段为方解石硫化物III脉体,金的矿化出现于I和II脉体中。矿床中出现丰富的铋-碲矿物,它们与金连生、包裹金或与空间相近的金颗粒共生,展现出与金矿化十分密切的空间关系。显微矿物学显示,金与铋-碲矿物的矿物组合常与大颗粒石英Q1与热液成因的钾长石共生,而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Q1石英具有高的均一温度(~600℃)、含有高盐度含子晶包裹体。Q1石英中稳定存在被其包裹的小颗粒磁黄铁矿,推测Q1石英阶段的硫化程度、氧化程度在黄铁矿-磁黄铁矿缓冲区以下。前人热力学模拟与实验显示在低的氧化程度与硫化程度情况下,流体中的Bi3+可以被还原为Bi单质,且当温度高于Bi单质熔点时其以熔体形式与流体不混溶。流体中的Au元素在这种情况下会强烈分配进入Bi熔体相,因而Bi熔体可以从流体中搜集Au。Te元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仍不十分确定,但实验表明以一定比例组合的Bi-Te熔体具有比单一Bi熔体更强的结合金能力。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