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 / 2019-08-09 11:27:53
毛乌素沙地新垦地土壤风蚀过程及其意义
摘要待审
对毛乌素沙地的砂质草地、灌丛地与耕地进行风沙同步观测,并将所收集的风蚀物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草地与灌丛地被开垦为耕地后,土壤风蚀强度成倍数增长;耕地上,随高度的增加,输沙率在3~10cm高度内以指数函数规律递减,在10~20cm高度内以幂函数规律递减;可蚀性颗粒充足的耕地上,总输沙率与风速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风蚀物粒度组成中,随高度的增加,粉砂含量呈幂函数规律增多,而细砂含量呈指数函数规律减少。本文通过分析耕地输沙率与位置、风速及高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耕地面积,建立防风固沙林,保留10cm高度以上留茬,可有效控制土壤风蚀,减轻风蚀危害。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