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5 / 2019-08-10 15:26:40
矿区尺度斑岩体差异性成矿作用的控制因素 -以玉龙Cu-Mo矿床为例
摘要待审
斑岩Cu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差异性成矿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成矿斑岩需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水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适当的侵位深度。然而符合上述特征的斑岩体众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斑岩Cu矿床则显著较少。尤其在矿区尺度上,即使众多斑岩体同源、同期,成矿也往往只与其中某一期斑岩体相关。这种差异性成矿的控制因素目前还不清楚。
我们对玉龙铜矿矿区成矿、不成矿岩体开展了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副矿物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矿、不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锆石U-Pb年龄和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前人工作也显示他们具有一致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相似的锆石(Ce/Nd)/Y比值、弱Eu负异常,以及相同的角闪石斑晶成分(用以计算结晶深度、母岩浆水含量和氧逸度),进一步说明这些斑岩体均具有较高的、相似的水含量和氧逸度,以及相同的侵位深度。同时,两类斑岩体的磷灰石颗粒多呈现核边结构,核部CL图像较暗,S含量较高,边部CL较亮,S含量偏低,可能代表了岩浆的去气过程。相同且较高的核部磷灰石S含量指示其母岩浆均富S。据此,我们认为这些同源斑岩体均具有较高的岩浆氧逸度、水含量、S含量和相同的侵位深度。因此,还必然存在着其他因素控制成矿。
我们发现成矿的玉龙斑岩体磷灰石和榍石具有更高的La/Yb比值,该比值与Ce异常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指示玉龙斑岩体演化程度更高,形成略晚于不成矿岩体,且岩浆氧逸度随演化进行而逐渐升高。尤其重要的是,成矿岩体磷灰石具有显著较低的Cl含量和较高的F/Cl比值。在熔体-流体作用过程中F更亲熔体而Cl更亲流体,流体出溶过程中F-Cl会发生解耦。因而我们认为上述F-Cl成分的差异指示了玉龙斑岩体中发生过大规模的流体出溶作用,这与其发生矿化的地质事实是一致的。然而是什么因素触发了玉龙岩体的流体的出溶作用呢?我们进一步发现玉龙的磷灰石具有多期生长的特征,表现为CL图像中明-暗环带交替的现象,不成矿岩体中则未发现这种特征。基于基性岩浆中S的溶解度更高的认识,我们认为磷灰石中的暗色环带指示了在成矿的玉龙岩浆侵位时,基性岩浆向玉龙岩浆房的补给过程。该推测也得到成矿岩体中斜长石斑晶反环带结构的证实。许多研究表明,基性岩浆的补给作用可以导致原本稳定演化的岩浆房发生失稳,从而促使流体发生出溶。据此我们推测玉龙斑岩体的流体出溶过程,也即不同斑岩体之间的差异性成矿作用,可能是岩浆补给诱发的。
Jeremy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和数据解释给予了宝贵的、严苛的指导。此外,无论是在贵阳的历次接触,还是在加拿大交流期间,Jeremy都对第一作者的工作给予了宝贵的建议。谨以此文深切缅怀他,愿天堂依旧有矿床,啤酒和摇滚,依旧精彩!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