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 / 2019-08-10 23:38:28
基于不透水地表的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演化
摘要待审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逐步进入城市群发展新里程。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化港澳与内地合作为基础,开创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充满活力的世界级一流湾区为目标。不透水地表是衡量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不透水地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量化大湾区城市群扩张过程及其影响,对大湾区多城市协调发展及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融合多城市圈、跨行政等级的巨型城市区域,目前有关粤港澳大湾区时空格局相关研究多数是从整体、局部或个别城市层面展开,忽略了其内部不同结构的作用及差异。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改进的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方法,获取粤港澳大湾区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年七期不透水地表信息,并运用梯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大湾区城市群不透水地表的时空演化展开分层次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在过去三十年呈不断增长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沿珠江和海岸线分布的特征,随着与这两条轴线距离的增加,不透水地表比例递减。珠三角区域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不透水地表面积变化趋势相似,但珠三角区域不透水地表增长速度和扩张强度更高。粤港澳大湾区在广东省内形成了“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城市圈。其中,广佛肇城市圈不透水地表经历了由东向西的扩张趋势,由于深莞惠城市圈各城市核心区域较为分散,城市圈不透水地表以深圳为核心经历了空间重构,珠中江城市圈三个城市只是地缘上的连接,城市间相互影响较小。同时,大湾区又形成了“广佛”、“港深”和“澳珠”三个发展极,带动整个湾区发展。广佛发展极城市群不透水地表以内部增加和边缘扩张为主,同城化格局稳定,港深、澳珠发展极最初不透水地表均由城市毗邻区域开始扩张,其中,港深发展极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不透水地表跳跃式扩张,澳珠发展极不透水地表沿海岸线向西部扩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核心城市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和深圳景观格局以由较低密度不透水地表为主导转变为以较高密度不透水地表为主导,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透水地表景观格局比广州和深圳稳定性更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