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9 / 2019-08-20 17:18:04
福建三都澳海域全新世物源与古环境演化
摘要待审
本研究利用NDQK4的粒度、粘土矿物,结合NDGK2孔的孢粉数据,探讨全新世以来三都澳海域的物源变化,重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及海侵历史。AMS 14C结果表明,NDQK4记录的时间跨度为2.1~9.8ka。通过多种指标相互验证,将NDQK4孔划分为四个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是:unit 1(2.1~3.0ka),unit 2(3.0~7.9ka),unit 3(7.9~8.8ka)和unit 4(8.8~9.8ka)。
NDQK4孔的粘土矿物组合中以伊利石为主,蒙脱石和高岭石次之,绿泥石含量较少。在9.8~8.8ka,伊利石含量上升,绿泥石、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降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8.8~7.9ka,伊利石含量达到钻孔峰值,而蒙脱石和高岭石含量降到最低,粘土矿物组合与之前不同,台湾西部河流对研究区沉积物贡献明显增加,而长江物质供应减少;伊利石的化学风化指数降低,说明气候变冷,与全新世8.2ka的降温事件有关,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7.9~3.0ka,粘土含量变化总体较稳定,此时气候温暖湿润,研究区降雨丰富,化学风化作用较强,因此与前一阶段相比,伊利石含量稍有下降,而蒙脱石含量增加;该时期物质来源除了长江源以外,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的再悬浮对研究区物质贡献增加。3.0~2.1ka以来,伊利石含量增加,蒙脱石含量降低,此时长江对研究区的物质供应又占主导地位。
NDGK2孔的孢粉结果显示,在早中全新世孢粉组合以木本成为为主(平均含量93.6%),其中常绿栎含量约45%,指示了温暖的气候。海相沟鞭藻浓度达到钻孔峰值,可以说明在中全新世海侵范围最大。晚全新世的孢粉记录显示,以柏科(Cupressaceae)为主的热带、亚热带针叶成分和草本花粉含量增加,指示了温度和湿度的下降。在晚全新世没有发现海相沟鞭藻,可以间接说明研究区在中全新世出现高海平面以后,海平面又逐渐下降。NDGK2的孢粉组合指示的气候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具有良好响应。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