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5 / 2019-08-20 20:53:32
干旱半干旱区农业活动对水文气候变化的影响
摘要待审
蒸散是干旱半干旱区最主要的水文过程之一,几十年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蒸散的变化受何因素驱动,一直是水文气候学领域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黄土高原和极端干旱绿洲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潜在蒸散的动态变化,并揭示了农业活动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近50多年潜在蒸散多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风速下降导致的。在黄土高原中南部地区,随着灌溉面积的扩大,致冷效应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夏季,灌溉区与非灌溉区相比较,气温增加趋势率每10年分别降低 0.193和0.142℃(夏季最高和最低气温), 相对湿度增加0.916%;而在极端干旱区,灌溉的致冷效应更加明显,在夏季,灌溉区与非灌溉区相比较,气温增加趋势率每10年分别降低 0.25和0.31℃(夏季最高和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增加0.72%。这表明了农业活动,特别是灌溉导致的致冷效应部分掩盖了温室气体诱导的气候变暖效应。在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季的蒸散趋势率与农田面积百分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对比不同类型站点的蒸散趋势,自然站多呈增加趋势,农业站多呈下降趋势。而对比灌溉与非灌溉区,灌溉区的潜在蒸散变化趋势率降低更加显著。本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估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水文气候时空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农业活动的生态水文效应,增强对区域水文气候变化的认识,为未来区域生态治理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