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 / 2019-08-21 18:05:26
黄河上游积石峡史前滑坡堰塞湖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新认识
摘要待审
综合黄河上游循化盆地—积石峡段古堰塞湖沉积层及其它成因类型沉积层的 14C 和 OSL 测年结果,以及沉积物的宏观特征、理化性质和成因分析, 表明黄河上游积石峡大拐弯处在全新世时期发生过两期古滑坡堰塞事件,形成了两期堰塞湖,而并非是一期。 首先, 在大约 8.3 ka BP, 马儿坡滑坡堆积体堰塞黄河形成了第一期古堰塞湖,它持续存在了约 2000 年,最终消失在大约 6.3 ka BP。 之后,在大约6.0 ka BP, 戈龙布滑坡堆积体堰塞黄河形成了第二期古堰塞湖,它持续存在了约 400 年,最终消失在大约 5.6 ka BP。 没有地质证据表明两期古堰塞湖发生过突然地垮坝溃决, 形成异常大洪水。 由于湖水溢流缓慢切割滑坡堰塞坝体,两期堰塞湖都经历了由深变浅直至变干消亡的缓慢过程,期间还存在反复地收缩和扩张变化。因此,两期古堰塞湖形成演变及消亡过程,皆不能够支持所谓“古堰塞湖溃决大洪水”的观点。并且,两期古堰塞湖的形成和最终消亡年代皆早于黄河流域4.0 ka BP 前后大洪水事件 (大禹治水) 发生和 4.02 ka BP 夏王朝建立的年代。 因此,两期古堰塞湖的形成演变及消亡过程,也不能够为大禹治水和夏王朝存在提供依据。该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藏青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史前时期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 准确回答中外各界I对于黄河上游积石峡所谓“堰塞湖溃决大洪水与大禹治水和夏王朝”关系问题的疑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