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 / 2019-08-26 10:58:49
西藏甲玛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环斑花岗岩成因:后碰撞背景下超大型斑岩矿床的形成指示
摘要待审
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成矿模式的提出,有效地指导了全球范围的找矿勘探。而处于西藏印度-亚洲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成矿背景明显不同于大洋俯冲环境,斑岩铜矿化作用发生在后碰撞背景下的伸展环境中。经典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不能完好地解释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因此对该类矿床进行深入研究在完善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了解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指导找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甲玛斑岩Cu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内,形成时代为中新世,明显晚于印度-欧亚碰撞时期,是典型后碰撞斑岩型矿床。甲玛矿床的规模为超大型,矿区内发育一套与成矿关系密切、具有环斑结构的花岗岩,这种结构在斑岩矿床领域比较少见,对于环斑花岗岩的细致研究对了解后碰撞背景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与甲玛矿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实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冈底斯成矿带内甲玛矿床发育的环斑花岗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调查。甲玛矿床环斑花岗岩具有高K钙碱性特征,高La/Yb 和高Sr/Y 比值的埃达克质特征,和减弱的 Eu 异常,微量元素显示出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Ta、Nb、Y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表明岩石岩浆起源于俯冲改造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存在两个世代的矿物,斜长石斑晶发育反环带,钾长石巨斑晶具有典型的环斑结构,石英斑晶表面显示出熔蚀的特点,说明在岩浆上升和侵位时由于基性岩浆的注入,使得斑晶与寄主岩浆之间存在不平衡。环斑结构形成的过程可能为:后碰撞背景下的下地壳熔融形成富硅、钾的埃达克质岩浆,岩浆在高压富水的背景下形成粗粒巨斑结构,随后基性岩浆注入改造了斜长石斑晶形成反环带,同时高温熔体对早期石英斑晶进行了熔蚀。我们推测基性岩浆提供了大量的热、水、S和Cl等挥发分,促使了中酸性岩浆房流体的集中出溶,进而有效迁移Cu和Mo在有利的构造带富集成矿。环斑花岗岩是岩浆混合的产物,为甲玛Cu-Mo超大型斑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