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 / 2019-08-28 10:41:35
利用显微CT对介形虫进行精细三维形态学研究的尝试
摘要待审
对介形虫进行形态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一般是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壳体、使用生物显微镜来观察解剖后制成封片或制成切片的软躯体标本,有时也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干燥处理的软躯体标本。这些方法为我们认识介形虫的形态特征和身体结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是,它们获得的信息通常都局限于显微镜的焦平面、或者标本的表面。在缺乏对未解剖、未干燥变形的完整介形虫标本进行三维的、囊括表面形态和内部构造的观察的情况下,很难对附肢和身体各器官的原位形态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形成三维的认识,从而也可能造成对介形虫的身体组成和内部解剖结构的某些形态细节未能完全揭示的情况,并导致对它们躯体构造模式和形态功能学的理解存在分歧。
为了对介形虫身体各部分的形态和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获得原位的、三维的认知,并对其内部结构比如肌肉、神经、消化系统、躯体内部分节等进行细致的观察,我们使用高精度的X射线断层扫描和计算机三维数据复原技术,即显微CT技术,对一种全球广布的介形虫——非调和异星介Heterocypris incongruens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在显微CT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了虚拟解剖,试图从新的角度来认识这一介形虫的身体组成和内部解剖结构,其中包括两瓣壳体在铰合边和自由边缘的接触关系、闭壳肌的形态和发源部位、各个附肢的体节起源、其内部肌肉组成、口器的原位构造等。通过上述观察,希望对介形虫的形态学提供新的信息,以进一步理解其躯体构造模式和形态功能学。
关键词: 介形虫 显微CT 虚拟解剖 形态学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