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 / 2019-08-29 10:14:57
CO2和紫外光条件下Fe(Ⅱ)/Fe(III)硫酸盐溶液的蒸发:对火星的意义
摘要待审
周迪圣1,2,王夕予1,2,赵宇鴳1,2,李东东4,李雄耀1,3,王世杰1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81(zhaoyuyan@mail.gyig.ac.cn)。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49。
3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4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所,西宁,810008。

在子午线平原和盖尔撞击坑[1,2]的沉积岩中检测到Fe(III)的硫酸盐,并且Fe2+/Fe3+的氧化还原性被认为是控制火星盐溶液演化和矿物形成的关键,并且可能是揭示火星古气候和宜居性的关键[例如, 3,4]。
我们实验研究了在25℃时,铁硫酸盐溶液蒸发时的溶液演化和最终产物。五种具有不同氧化还原态的硫酸盐溶液(摩尔比Fe2+/FeT= 0,0.25,0.5,0.75,1;FeT = 500 mM)和三种光照/大气组合条件(即自然光/CO2; UV254nm/CO2,UV254nm/地球大气),系统地实验以确定对最终产物组合的可能影响。
初始溶液中不同Fe2+/Fe3+比值的最终蒸发产物的结晶相出现系统性变化,在自然光/CO2条件下。仅含Fe2+的实验沉淀出了Melaniterite(FeSO4·7H2O),并且仅含Fe3+的盐溶液沉淀出Rhomboclase和Ferricopiapite((H5O2)Fe(SO4)2·2H2O和Fe0.69Fe4(SO4)6(OH)2·20H2O)。在Fe2 +/Fe3 +混合盐溶液中,Rozenite(FeSO4·4H2O)是主要的Fe2+相。Rhomboclase是FeII-25%和FeII-75%实验的Fe3+相,Rhomboclase和Ferricopiapite是Fe-50%实验的主要Fe3+相。XRD分析显示还存在少量非晶质相,富含O(或OH/H2O)并且通常缺乏S,可能是由Fe3+水解导致的。
在紫外线照射和二氧化碳和地球大气条件下,仅含Fe3+的实验产生凝固的胶体, XRD结果显示这种胶体是非晶质的,但SEM/TEM/EDS的结果显示,在胶体基质中存在纳米大小的Ferricopiapite。另外,胶体基质的组成与Rhomboclase组成类似。在仅含Fe2+的实验中,二氧化碳和地球大气条件下均出现了铁的氧化物ferrihydrite,地球大气条件下,胶体,Ferrihydrite(Fe10O14(OH)2), Schwertmannite((Fe16O16(OH)12(SO4)2),H3O-jarosite表现出了一定的结晶序列。Fe-50%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条件下,没有发现铁的氧化物,但是在地球大气条件下,胶体表面开始出现结晶。

[1] Klingelhofer et al. (2004) Science 306, 1740-1745. [2] Rampe et al. (2017) EPSL 471, 172-185. [3] Hurowitz et al. (2017) Science 356 (6341). [4] Tosca et al. (2018) Nat.Geoscience 11(9).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2日

    2019

    10月15日

    2019

  • 09月30日 2019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5日 2019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21日 2020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师范大学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