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5:00:09 浏览:2413
第二十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 2020)于2020年09月17-20日在长春吉林动画学院召开。本届大会历时4天,线下邀请了数百位国内外虚拟现实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用户、政府及投资机构人士,线上参会者累计更超十万位,共同见证了大会盛况,创历届之最。
ChinaVR会议从创办至今的二十年,见证了虚拟现实(最先翻译为灵境技术)这个词在中国逐渐广为人知、中国虚拟现实研究在世界建立一席之地、以及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进入蓬勃发展历程的二十年。在这迅速发展、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20年,ChinaVR也不在断突破自身,旨在为虚拟现实行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第二十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会议现场)
本届大会以“虚拟现实促进民心相通”为主题,旨在发展国际合作、激励青年志士,共同促进中国虚拟现实的发展和应用。围绕“在线经济、实验仿真、领跑、文化服务、人才培养、云渲染、人工智能等七个方向举办了七场高水平论坛,就VR技术如何与其他技术及应用方向相结合展开热烈讨论,并举办了IEEE VR之夜论坛;学术互动更创新高,在VR系统、VR应用、VR建模、VR渲染、VR仿真、VR智能等6个方向,数百位学者就各自研究成果进行了充份的线上交流;同期还首次举办了中国虚拟现实云年展(CEVR),更首次线上举办中国虚拟现实大赛(CCVR)。
9月17日,由浙大、同济、中科大、侑虎科技、科纳斯工业协会等专家学者带来的5门顶级VR/AR技术培训在长春成功举办,为18日第二十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 2020)开幕式唱响前奏。
2020年9月18日上午,大会以虚拟人技术全新开幕。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主席赵沁平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先生、吉林动画学院董事长、校长郑立国先生为大会致开幕辞。
会议由ChinaVR 2020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主任罗训教授主持。
(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主席赵沁平院士)
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主席赵沁平院士在欢迎辞中指出,20年来,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作为国内虚拟现实领域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和参与最具规模的年度科技盛会,是中国虚拟现实领域同仁不断探索和持续奋斗最好的见证者。而今,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多个行业应用,产生了“VR+X”的崭新赋能模式和显著成效。ChinaVR作为虚拟现实同仁汇聚、交流的顶级平台,所承担的责任越发重大,所具有的机遇前所未有,而其所取得的成绩也必将让世人瞩目。ChinaVR和所有虚拟现实同仁们以及虚拟现实事业将如这次大会城市的名字一样“长春”。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杜子德先生随后提到,目前,VR技术正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快速融合,成为引领和带动相关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希望China VR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先生)
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材林先生对赵沁平院士和杜子德先生的观点高度认同。他指出,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科教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人才荟萃云集。随着东北首家虚拟现实产业园落户长春,一大批VR技术研发、应用企业应运而生,政、产、学、研、资、介共同推进VR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加快形成。未来,VR产业定将会成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中的一张“新名片”,前景无限。
(吉林动画学院董事长、校长郑立国先生)
本届大会主要承办方代表,吉林动画学院董事长、校长郑立国先生对与会嘉宾的莅临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他表示,吉林动画学院与VR中国,同在新世纪交汇和新技术为引领的时代机遇期建立。双方的合作,不仅是两所合作单位的融合,也是文化创意与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融合。双方的互通,不仅对吉林动画学院在学科专业、科研学术、产品开发方面给予前沿的指导;同时,面向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吉林动画学院的文化创意对VR中国有新的启发和创意来源。未来,希望能够发挥吉林动画学院文化创意与内容制作的优势,与VR中国密切交流与合作,建立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基地,推动技术、艺术和市场全面融合。打造全新的文化产品,开创全新的产业格局!
(嘉宾合影)
本次大会上,多位领域重要级专家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深入浅出得地为广大从业者分享了自己在虚拟现实领域的经验与成果,赢得会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一致好评。
(赵沁平院士做《China VR 20周年》专题报告)
赵沁平院士的专题报告《China VR 20周年》带我们回顾了中国虚拟现实大会的20年发展历程。展望回来,赵沁平院士表示,在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指导下,将通过搭建交流展示、信息服务、标准规范、职业培训等平台,全心全意为社会。国家服务,打造国际化的VR交流平台,打造中国学术品牌。
(潘云鹤院士做《论视觉知识》专题报告)
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的《论视觉知识》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报告指出重构计算机图形学成果可实现视觉知识表达及其推理与操作,重构计算机视觉成果可实现视觉知识的学习。实现视觉知识表达、推理、学习和应用技术将是AI2.0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
(丁文华院士做《4K/8K与VR产业技术成熟度思考》专题报告)
鹏城实验室丁文华院士所做的特邀报告《4K/8K与VR产业技术成熟度思考》,详细介绍了4K/8K和VR产业在内容生产、网络传输和终端呈现各环节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各环节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对其成熟度予以评估,并结合4K/8K和VR技术未来的应用模式说明了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做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先生做了主题为《数字孪生与平行智能:虚拟现实与现实虚拟合一体的意义与应用》的特邀报告。围绕Alpha Go、智能时代大趋势、数字孪生与平行智能、平行艺术:新工科、新文科、新哲学等学科融合的趋势和应用可能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李江博士,华为中央媒体技术院总裁)
华为中央媒体研究院总裁李江博士在特邀报告《将“虚拟”变成“现实”的机遇与挑战》中提出,虚拟现实是体验和交互的革命,“虚拟”的目的是提升“现实”中人们的信息获取效率和感官体验,华为致力于打造基于虚拟现实的全新数字世界。本报告将重点阐述华为在终端设备、多模态感知交互、空间计算和 3D内容生成上的技术研究进展及挑战,同时希望与工业界和学术界携手解决挑战,共建共享 VR新数字世界。
大会期间,7大论坛从多个方向展开对VR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考。诸如后疫情时代应该如何支撑在线经济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虚拟现实研究在全球领跑水平;虚拟现实与实验仿真如何深度融合;虚拟现实在文化服务领域的深层次作用;如何从不同维度开展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如何利用云计算方法与技术,实现高真实感的实时渲染;如何发挥VR及人工智能的耦合动力等等。热点频出,不胜枚举。
IEEE VR之夜和6场论文宣讲活动中,总计72篇优秀虚拟现实方向的论文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中国虚拟现实学术研究的雄厚基础和蓬勃活力,中国虚拟现实领域研究者正矢志不渝的为缔造科技强国,忧国所虑,尽我所能。
(中国虚拟现实云展平台)
(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作品回顾)
此外,历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中从未举办过的中国虚拟现实云年展(CEVR)累计吸引超二十万次点击观看,同时在线注册观众峰值达到7000人;首次线上举办的中国虚拟现实大赛(CCVR)参赛机构更超过100支,递交参赛作品共计200余个,是历届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中作品数量最高,质量最优的一届。
中国虚拟现实大会(ChinaVR)的定位是最前沿、最综合、最中国的虚拟现实学术会议,中国虚拟现实大赛(CCVR)的定位是有深度、有温度的国内最大规模、最高水平高校虚拟现实赛事,而中国虚拟现实云年展(CEVR)以“用VR看见世界,用VR展示中国”为己任。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日益紧密结合,其传统的“3I”(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想象性Imagination)已经增加了第四维度智能性Intelligence,演进为“4I”。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多个行业应用,产生了“VR+X”的崭新赋能模式和显著成效。虚拟人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终极目标之一,其研究进展日新月异。中国更加广泛和深化的对外开放,为“VR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ChinaVR作为虚拟现实同仁汇聚、交流的顶级平台,所承担的责任越发重大,所具有的机遇前所未有,而其所取得的成绩也必将让世人瞩目。
本届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中国仿真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中国仿真学会虚拟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协办,吉林动画学院、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联合承办,并获得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
09月17日
2020
09月20日
2020
注册截止日期
初稿截稿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中国 青岛市(Qingdao)
2025年第二十五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2022年11月18日 中国 昆明市
第二十二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2021年10月17日 中国 南昌市
第二十一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2019年11月21日 中国 深圳
第十九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2015年10月17日 中国 厦门市
第十五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2014年08月30日 中国 沈阳市
第十四届中国虚拟现实大会2009年10月01日 中国 北京市
第九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2008年09月18日 中国 福州市
第八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CCVRV’2008)2007年10月01日 中国 北京市
第七届全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