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诱导埃洛石形成纳米复合膜的机制
编号:89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3-03-27 19:37:01 浏览:44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蛇纹石、凹凸棒等层状硅酸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可以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摩擦膜从而降低摩擦磨损。然而,层状硅酸盐的不清晰的生物毒性和未统一的成膜机制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因此,选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埃洛石纳米管(HNTs)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层状硅酸盐形成摩擦膜的条件与机制。首先,研究了浓度(0.1-1.0wt%)等外部因素对HNTs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1-0.6 wt%)下,HNTs表现出优异的抗磨性能,并且表面形成了外软内硬的复合摩擦膜。而高浓度时表面未形成膜,优异的摩擦性能归因于吸附在表面的HNTs将粘着磨损转化为磨粒磨损。TEM观察试验后的HNTs,在0.6wt%时HNTs破碎,并产生了许多无定形碎片,而0.8wt%时的HNTs则几乎保持完整的管状形态,这说明外部条件使HNTs破碎是形成摩擦膜的必要条件。此外,进一步探索预先将HNTs热活化至无定形态后其摩擦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HNTs经过热活化后更容易释放Si-O、Al-O等自由基与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特别是热活化至无定形态后可以降低HNTs形成摩擦膜的门槛。然而,想要形成完整的摩擦膜,仍需要剧烈摩擦提供发生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条件。采用FIB-TEM对摩擦膜进行表征,发现其由纳米晶过渡层、氧化膜(由纳米氧化铁、Al2O3、SiOx组成)和非晶碳膜组成。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秦媛
四川大学

稿件作者
秦媛 四川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24日

    2023

    04月27日

    2023

  • 03月20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7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