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 2021-04-14 09:30:17
Sn-3Ag-0.5Cu焊料和薄化学镍钯金表面处理层界面反应及可靠性工艺研究进展
封装 薄化学镍钯金 界面反应 可靠性
摘要录用
吴泓均 / 宁波工程学院
展尚松 / 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新型碳材料研究院
    化学镍钯金(Electrolessnickel/electrolesspalladium/immersion gold,ENEPIG)是对电路板及微电子芯片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焊接性能的重要工艺。传统ENEPIG体系中Ni(P)厚度较厚(4-7µm),在应用中存在电阻过大,电信号退化以及潜在的桥连问题,因此开发薄ENEPIG以替代传统ENEPIG已成为封装应用中的新兴问题。

    目前,Sn-3.0Ag-0.5Cu(SAC305)焊料综合性能较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商业无铅焊料。然而在SAC305/薄ENEPIG的界面反应中,Ni(P)层在回流后会耗竭,IMC生长快,不利于焊点的导电性及机械可靠性。因此,研究者们从选择合适的Ni(P)厚度、Pd(P)厚度及其P含量等方面尝试,观察界面结构的演变,以期提高焊点的可靠性。

    在界面反应初期,Pd(P)厚度及其P含量的降低促进连续致密的(Cu ,Ni )6Sn5(high Ni)层的生成,有效抑制Ni的扩散,从而减缓Ni-P层的损耗,提高焊点的可靠性。。不同厚度Ni-P层焊点界面结构及形貌可分为三类:当Ni-P层小于0.1µm时,Ni-P层很快完全耗竭,焊点界面生成较厚的单层(Cu,Ni)6Sn5;Ni-P层厚度在0.1-0.3µm时,Ni-P层耗竭后转变成的Ni3P仍能起到一定扩散阻挡作用,焊点界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了连续的(Cu,Ni)6Sn5 (high Ni)和(Cu,Ni)6Sn5 (low Ni);当Ni-P层厚度在0.3-1.0µm时,Ni-P层局部耗竭,焊点界面上方形成贝壳状的(Cu,Ni)6Sn5 (high Ni),在底部形成不连续的块状(Cu,Ni)6Sn5 (low Ni)。最后,薄ENEPIG焊点的导电性、抗热冲击性优于传统的ENEPIG焊点,然而老化后的抗剪切性能、电气可靠性较差。

    本文归纳了薄ENEPIG处理研究进展,对SAC305/薄ENEPIG的界面反应机理进行了简介,总结了Ni(P)厚度,Pd(P)厚度及其P含量等对于焊点界面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分析了SAC305/薄ENEPIG焊点的导电性、抗冲击性能、抗热冲击等性能,以期为薄ENEPIG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4日

    2021

    05月16日

    2021

  • 04月25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5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16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装备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
协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