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河北平原冬小麦种植对地下水位的降低效应分析
编号:2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5-29 19:45:15 浏览:38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河北平原是中国冬小麦种植和水资源供给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明晰该地区冬小麦种植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识别对地下水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有大量针对试验点的地下水位变化研究,但是大区域尺度冬小麦空间分布对地下水位的定量影响研究尤为欠缺。本文选择河北平原过去20年(2000-2019年)的多种遥感数据,并结合土地资源、农业气象和社会经济统计等多源数据,提出了一个冬小麦空间分布演变对地下水位影响的定量评估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原理是采用滑动窗口法统计冬小麦种植区和非冬小麦种植区地下水位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小麦种植对河北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具有明显降低效应,且该降低效应存在显著空间差异;2000-2019,冬小麦分布稳定区的冬小麦种植对地下水位的降低效应减弱,而新增区的冬小麦种植对地下水位的降低效应增强;2000-2019,冬小麦种植对地下水的降低效应最显著的地区从高需水量地区转移到了低需水量地区。本研究定量的证明了冬小麦种植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该评估模型对于其他地区的其他作物对地下水的定量影响评估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冬小麦分布,地下水,影响机制,河北平原
报告人
范玲玲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稿件作者
范玲玲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1日

    2021

  • 05月30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7月10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1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