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碳酸盐的镁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编号:3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1-06-10 18:49:57 浏览:43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巨厚、连续的中国黄土风成沉积是重建陆相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其中,黄土碳酸盐含量高、对气候变化敏感;镁(Mg)作为碳酸盐中的主要元素之一,理解碳酸盐溶解-迁移-沉淀过程中镁同位素(δ26Mg)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受控因素,可为东亚古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首先,黄土主要沙漠源区原生碳酸盐δ26Mg值接近海相白云岩的镁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其次,温度对次生碳酸盐的影响较小(~0.01‰/oC);降水变化会导致黄土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差异溶解,从而造成次生碳酸盐δ26Mg在西北地区偏低而东南地区偏高;此外,次生碳酸盐δ26Mg在空间上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差、与降水显著正相关,表明降水是控制次生碳酸盐δ26Mg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新世以来黄土风尘序列中次生碳酸盐δ26M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δ26Mg在中中新世和第四纪较高,指示了这两个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较强,主要受控于全球气候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