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碳酸盐的镁同位素组成及其古环境意义
编号:38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1-06-10 18:49:57 浏览:43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巨厚、连续的中国黄土风成沉积是重建陆相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其中,黄土碳酸盐含量高、对气候变化敏感;镁(Mg)作为碳酸盐中的主要元素之一,理解碳酸盐溶解-迁移-沉淀过程中镁同位素(δ26Mg)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受控因素,可为东亚古环境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首先,黄土主要沙漠源区原生碳酸盐δ26Mg值接近海相白云岩的镁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其次,温度对次生碳酸盐的影响较小(~0.01‰/oC);降水变化会导致黄土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差异溶解,从而造成次生碳酸盐δ26Mg在西北地区偏低而东南地区偏高;此外,次生碳酸盐δ26Mg在空间上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差、与降水显著正相关,表明降水是控制次生碳酸盐δ26Mg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新世以来黄土风尘序列中次生碳酸盐δ26M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δ26Mg在中中新世和第四纪较高,指示了这两个时期东亚夏季风降水较强,主要受控于全球气候变化。
 
关键词
黄土碳酸盐,镁同位素,东亚季风
报告人
马龙
西北大学

稿件作者
马龙 西北大学
黄康俊 {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1日

    2021

  • 05月30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30日 2021

    提前注册日期

  • 07月10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07月11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