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中NAPL和全氟类化合物共存及迁移行为研究
编号:1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09 22:42:43 浏览:330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随着水成膜泡沫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已经观察到地下水中非水相类污染物(NAPL)和全氟类化合物(PFAS)的复合污染。PFAS全氟碳连的疏水性和头基的亲水性,容易聚集在空气-水界面和NAPL-水界面。作为表面活性剂,PFAS 可能对 NAPL 的行为产生许多潜在影响。由于 NAPL-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它们的存在可能会通过增溶作用引起NAPL 分布的变化。同时,与NAPL污染物的共存会给PFAS提供额外的吸附位点,使得PFAS在地下水中形成阻滞,影响其迁移行为。此外,复合污染也会影响地下水修复技术针对单一类污染物的修复效果,某些针对NAPL类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工程中,PFAS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干扰修复过程;同时NAPL类污染物的修复方法也会影响PFAS的迁移和分布,比如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会改变水文地质化学条件影响PFAS在多孔介质上的吸附,某些有氧条件的微生物修复工程则会促进PFAS的生成转化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现象使得复合污染的共修复技术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全面了解NAPL和PFAS在地下环境中的共迁移过程对准确的风险评估和修复工程至关重要。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晏筝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王朋 成都理工大学
晏筝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