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稳定化对于实际铬污染修复场地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意义
编号:63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10-15 09:34:04 浏览:57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0月25日 19: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003] 分会场报告-722室 [3-8] 研究生论坛-2

暂无文件

摘要
已有多种修复技术被研发来消除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土壤铬 (Cr) 污染,其中化学稳定化是应用最广泛的修复技术,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化学稳定后实际场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变化。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中国某铬污染稳定化修复场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 Cr 污染显着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并塑造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化后,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而古细菌则相反。稳定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未受污染的土壤更相似。在所有环境变量中,pH 和 Al 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为 25.2% 和 9.4%,而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变量是 pH(29.3%)。 Cr、有机质、可提取铝和水分分别解释了古菌群落结构变化量的 25.8%、22.4%、9.9% 和 9.9%。本工作首次揭示了在化学稳定后实际铬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于土壤生态恢复的意义,并证明化学稳定化是六价铬解毒和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有效方法。已有多种修复技术被研发来消除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土壤铬 (Cr) 污染,其中化学稳定化是应用最广泛的修复技术,然而,少有研究关注化学稳定后实际场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变化。本研究检测了来自中国某铬污染稳定化修复场地的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 Cr 污染显着降低了微生物多样性并塑造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化后,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更高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而古细菌则相反。稳定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未受污染的土壤更相似。在所有环境变量中,pH 和 Al 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贡献为 25.2% 和 9.4%,而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变量是 pH(29.3%)。 Cr、有机质、可提取铝和水分分别解释了古菌群落结构变化量的 25.8%、22.4%、9.9% 和 9.9%。本工作首次揭示了在化学稳定后实际铬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于土壤生态恢复的意义,并证明化学稳定化是六价铬解毒和恢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李丹妮
清华大学

稿件作者
李丹妮 清华大学
李广贺 清华大学
张大奕 清华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25日

    2021

    10月27日

    2021

  • 10月10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10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3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
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工程专业委员会
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