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延转化是岩石的固有属性,页岩发生脆性变形还是延性变形取决于其本身的特征和所受有效应力的水平(Paterson and Wong, 2005; Fu et al., 2008; Wang and Gale, 2009)。室内三轴力学试验已证实,随着围压的不断增高(在实际地质条件下,表现为地层埋深的增加),岩石力学性质一般会表现出由脆性向延性发生转换的现象(Nygård et al.,2006; Brantut et al., 2011)。当页岩表现为完全脆性时,易发生大规模破裂,不利于页岩气的保存,当页岩表现为完全延性时,水力压裂形成的网状裂缝容易再次闭合,不利于页岩气的开发,因此页岩脆延性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袁玉松等,2018)。前人已经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脆延转化特征做过一定研究,并总结了页岩气勘探的“甜点窗”,即脆性带底部临界深度与延性带顶部临界深度之间的深度范围。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下段(S1)沉积于深水陆棚环境,上段(S2)沉积于浅水陆棚环境,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二者地质地化特征必定存在很大的差异(郭旭升等,2020),但前人并未充分考虑含气页岩内部的S1和S2的岩石本身特征的差异,这对脆延转换带的研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针对该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充分考虑含气页岩内部脆延转换带的差异性,并进一步细化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