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近年来泥页岩中多处发现油气显示,随着近年来理论认识、钻采工艺的提高,泥页岩油藏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自美国页岩油获得突破之后(Sonnenberg S A,,2009;Gibson R I,1995),国内各盆地也相继开展了页岩油的研究(陈祥,2011;丁敏,2011)。近年来,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及大民屯凹陷沙四段的页岩油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显示了辽河坳陷页岩油潜力巨大。本次研究针对页岩油源储一体的成藏特点,尝试对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泥页岩进行评价,以期对辽河坳陷非常规油藏勘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溶蚀孔是页岩储集油气的关键储集空间。本区主要发育碳酸盐的酸性溶孔,以及黏土矿物溶蚀孔。碳酸盐溶孔主要发育在灰质页岩和云质页岩,溶蚀孔径约为5μm。黏土溶孔主要是黏土矿物的演变引起体积变小所形成的表面凹凸不平的晶间孔隙,主要是伊利石化作用,孔径约为1μm。研究区三类页岩均可见黏土间溶蚀孔。沙四期,在水深、缺氧、微咸水的还原条件下,生成了大量黄铁矿以及微晶石膏。黄铁矿呈蜂窝状或者草莓状,晶间发育微孔隙1-5μm,可以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 Slatt R M,2011)。三类泥页岩中均可见晶间孔。微页理缝在宏观条件下识别不清,主要是沿页理层间发育,缝宽20μm左右,延伸距离不远,横向断续状,整体发育规模大,主要发育在灰质页岩和云质页岩。微缝是在后期构造运动作用下派生或成岩收缩形成的,片状结构。缝宽一般不大,在0.1-0.3μm,延伸距离2-8μm,主要发育于脆性较好的云质页岩,云质页岩的垂向裂缝被方沸石充填,在手标本上发育不同程度的垂向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