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地区震旦纪-寒武纪拉张盆地演化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编号:1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0 13:50:01 浏览:34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07月11日 16: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5min

所在会场:[S6] 页岩油气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 [S6-2] 页岩油气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近期页岩气调查在鄂西获得震旦纪陡山沱组和寒武系牛蹄塘组等多套层系页岩气工业气流,并获得震旦纪陡灯影组白云岩储层重要发现。针对鄂西地区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环境和大地构造背景问题,本文利用页岩气调查资料,分析了地质剖面、钻井和地球物理数据,研究了鄂西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发育特征,构建了震旦纪-寒武纪拉张形成盆地并沉积富有机质页岩的地质历史。结果表明:(1)震旦纪陡山沱组沉积期沉积充填序列及地层分布受古隆起和凹陷控制。古隆起区陡山沱组超覆沉积,厚度薄;凹陷地层齐全、厚度大,发育深水陆棚相和局限海盆。陡山沱组从下至上分为4段,陡山沱组二段发育富有机质黑色页岩,分布稳定、厚度大,是重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和页岩气主力层段;(2)灯影期鄂西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发育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拉张盆地,形成上扬子台地和中扬子台地加持鄂西拉张盆地的“两台一凹”构造-古地理格局,台地边缘和台内滩相发育优质白云岩储层,盆地内部具有垒-堑构造,部分地区形成构造圈闭;(3)早寒武世牛蹄塘组沉积特征为一套富有机质页岩,页岩厚度沉积受控于灯影组残余厚度,牛蹄塘组和灯影组厚度在区域上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4)震旦纪-寒武纪沉积2套富有机质烃源岩,即震旦纪陡山沱组和寒武纪牛蹄塘组,为页岩气勘查的重点层系;(5)形成常规油气组合勘查方向,从下至上为陡山沱组烃源岩、灯影组储层、牛蹄塘组烃源岩和盖层,具有“三明治”成藏模式;(6)后期多次构造改造可能造成页岩气、油气封闭系统的破坏,局部地区埋深过深导致成熟度过高。因此寻找构造稳定区和成熟度适中地区是页岩气勘查的关键;而有效储集空间和良好保存是常规天然气勘查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鄂西;震旦纪;寒武纪;拉张盆地;油气勘探
报告人
陈科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稿件作者
陈科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2日

    2021

  • 06月28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9月29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