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页岩储层CO2吞吐动用界限及机理
编号:12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0 13:52:59 浏览:426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随着常规储层产量的递减,页岩等非常规储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规模体积压裂结合CO2吞吐是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是现阶段页岩储层CO2吞吐能够动用的孔隙尺度界限及动用基质内原油机制鲜有报道。因此本文针对吉木萨尔页岩储层岩心,开展了室内CO2多轮次吞吐实验;通过压汞校正下的在线核磁实验,明确了吉木萨尔页岩储层的孔隙尺度差异以及不同吞吐轮次孔隙内原油的动用界限;对比分析不同轮次不同孔隙尺度范围内的原油动用情况,厘清了页岩储层CO2吞吐的增油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纳米孔和微纳米孔,而页岩油主要赋存于1μm以下的孔隙中;1轮吞吐能动用的岩心孔隙基本大于1μm,而尺寸小于0.1μm的孔隙内原油基本未动用;2至5轮吞吐主要动用介于0.01~0.1μm孔径内原油;6至8轮吞吐极少量动用介于0.01~0.1μm孔径内原油;因此孔径大于0.01μm是主要的增油空间;CO2吞吐驱油效率能达到23%~27%。第1轮次吞吐大孔道原油被采出,为后续CO2的进入和原油的产出提供通道,同时也为CO2与更多原油接触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建议“合理差异化焖井时间”,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提高页岩储层CO2吞吐的采收效果。
关键词
页岩,CO2吞吐,动用界限,核磁,孔隙尺度
稿件作者
陈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黄尘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杨明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左名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张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