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地区五峰-龙马溪页岩不同构造部位孔隙差异保存
编号:15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20 13:54:26 浏览:34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有机质热裂解是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形成的重要机制,但高成熟度、高有机质丰度页岩中却普遍存在低孔隙度异常。为了揭示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差异机制,针对长宁地区不同构造部位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利用总有机碳(TOC)测定、X衍射分析、氦气孔隙度测定、扫描电镜观测、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技术方法,开展了页岩有机-无机组分、孔隙度及孔隙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长宁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组成以石英为主,普遍高于50 wt.%,总有机碳(TOC)含量总体介于2~6 wt.%,以固体沥青为主。(2)同等TOC或粘土含量下,断层传播褶皱前翼区孔隙度比后翼区低;前翼区页岩微米级有机孔不太发育,且多呈椭球形、狭长状,具定向排列的特征;后翼区页岩微米、纳米级有机孔普遍发育,多呈圆球形。(3)氮气吸附-脱附等温曲线主要为IUPAC吸附等温线中的IV型,具有H4滞后环,表明页岩孔隙主要呈四周开口的平板状、狭缝状;孔径主要分布在1.8~20 nm,存在2nm、10nm两个峰值,总体以微孔和中孔为主,但后翼区中孔比前翼区更发育。同一逆冲褶皱构造的前翼区相比后翼区受到水平构造挤压作用更为强烈,使得前翼区有机质孔隙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页岩孔隙度差异也可由不同构造部位水平构造挤压应力差异造成。
关键词
长宁地区;页岩;五峰组-龙马溪组;有机质孔隙;孔隙结构;构造挤压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