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嫩江组页岩储层复杂类型孔隙面孔率定量表征
编号:5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1-06-16 11:35:20 浏览:235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页岩油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近年来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其勘探开发已成为现代石油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Li等,2012;贾承造等, 2016)。中国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近年来其勘探开发在上扬子地区海相页岩层取得重大工业性突破(邹才能等,2017)。不同于非常规油气储层,页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自生自储、原位饱和成藏等典型特征(张金川等,2009;邹才能等,2017)。页岩储层中孔裂隙系统既为页岩油气的赋存、富集提供储集空间,又为页岩油气的渗流、运移提供桥梁通道,其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油气储集和渗流能力的重要因素(Curtis等,2002;Loucks等,2009;Clarkson等,2013; Zhang et al., 2017)。页岩的孔隙类型多样,目前对于页岩气储层的孔隙体系尚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案。Slatt和O'Brien(2011)将页岩孔隙划分为6种类型,包括颗粒内孔、化石碎屑内孔、粘土絮体间孔、粪球粒内孔、有机孔隙和微裂缝。Loucks等 (2012) 根据孔隙的赋存状态将纳米孔隙分为粒内孔、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本文基于国内外页岩孔隙分类,应用高分辨率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分析技术,对松辽盆地中部嫩江组页岩储层中不同类型的孔隙进行观察,并利用Image Jx 软件对不同类型孔隙信息进行提取、分析。 嫩江组页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黏土矿物(44.4–67.7wt.%)和石英(17.5–30.1wt.%)。有机碳含量介于为0.94% 和3.14%(平均2.19%)。石英含量与TOC呈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与TOC呈正相关关系。 嫩江组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开放性好。页岩样品的孔隙类型主要由板状孔隙、裂隙状孔隙和墨水瓶状孔隙组成。页岩样品孔容、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的分布范围分别为0.019–0.028 cm3/g(平均0.024 cm3/g)、4.918–13.228 m2/g(平均8.727 m2/g)和58.85–110.89 nm(平均80.02 nm)。页岩样品的孔径分布较宽,且曲线呈单峰或多峰分布,主要峰在4 nm和20–60 nm左右。总孔容与比表面积两者线性拟合关系较好,而平均孔径与比表面积、总孔容呈负相关关系。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与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的发育有利于页岩孔隙的形成,其中的孔隙在页岩样品中占主导地位;而石英等脆性矿物中虽然可以形成孔隙,但由于这类孔隙的含量相对较低,所以显示出脆性矿物含量与总孔容和孔比表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面孔率
报告人
张吉振
长江大学

稿件作者
张吉振 长江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7月09日

    2021

    07月12日

    2021

  • 06月28日 2021

    摘要截稿日期

  • 09月29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