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2021-07-11 18:41:06
东北冷涡强度定义及特征分析
东北冷涡,冷涡强度,指标
摘要录用
胡鹏宇 /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陈传雷 /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1资料与方法

本文根据东北冷涡温度场有冷中心及高度场是闭合环状环流的特征,选取冷涡最外围闭合等高线与冷涡中心的位势高度值差、冷涡最外围闭合等温线与冷涡中心的温度差两个指标,制定了东北冷涡逐日强度定义。按照孙力等[28] 关于东北冷涡的定义,利用1951-2015年NCEP/NCAR 1.0°×1.0°08和20时次的再分析格点资料,挑选出符合条件的8611个东北冷涡个例,计算逐个个例的位势高度差和温度差,将东北冷涡强度划分为弱、中等、强、特强四个等级,分析按此定义划分的不同强度东北冷涡的变化特征。

2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中等强度冷涡的出现频次最多,每年中等强度冷涡出现的日数占全部的50%以上,弱冷涡出现的日数占全部的30%左右,强冷涡出现的日数仅占10%左右,超强冷涡出现的日数最少;1951-2015年弱冷涡活动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强冷涡和超强冷涡活动所占比例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据此推测近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冷涡强度整体增强。

在此基础上,分别统计了不同强度等级的东北冷涡各个季节的频次分布,可以发现弱的东北冷涡更集中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四季的差别并不明显;中等强度冷涡四季活动较为频繁,其中冬季最为活跃,春季次之;其余两个强度的东北冷涡集中出现在冬季,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出现频次最少。

此外,本文分析了不同强度等级的东北冷涡活动特征。不难发现,弱冷涡的平均生命史为3 d左右,超强冷涡的平均生命史约为6d,可见冷涡强度越强,其生命史也越长;通过分析冷涡活动的中心位移变化可以发现,随着冷涡强度增强,冷涡的中心变化范围也相对增大。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6日

    2021

    11月07日

    2021

  • 10月16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25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12月07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