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 2021-07-14 17:06:19
初夏东北冷涡活动路径分类研究
东北冷涡,活动路径,初夏,东北地区
摘要录用
房一禾 /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对东北冷涡活动路径进行分类是详细分析其特征的重要手段。采用中国东北区域逐日降水量资料和ERA Interim/ECMWF逐6小时的大气环流场、温度场资料,对1979—2018年初夏(6月)东北冷涡过程进行了客观识别,将客观识别得到的东北冷涡过程根据其活动路径信息的特征参数,采用机器学习方法(K-means)进行了客观的分类。并从各类路径东北冷涡的大气环流配置及其对NEC气候的影响两个方面验证了分类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东北冷涡生成源地、移动方向和移动速率等特征,可以将东北冷涡活动路径分为4类,分别是:蒙古高原东部生成-东移型(东移型)、勒拿河上游生成-东南长距离移动型(东南长距离移动型)、贝加尔湖附近生成-东移少动型(东移少动型)和东西伯利亚生成-南移少动型(南移少动型);从生成源地考虑,4类路径东北冷涡的大气环流配置有明显区别,分别对应:鄂霍次克海阻塞与蒙古高原东部低涡配合型(东阻型)、叶尼塞河阻塞与勒拿河上游低涡配合型(西阻型)、鄂毕河阻塞和鄂霍次克海至日本海阻塞与贝湖低涡配合型(双阻型)和中西伯利亚至东西伯利亚阻塞与东西伯利亚南部低涡配合型(北阻型);4类路径东北冷涡过程所有日和峰值日的环流配置亦与东北冷涡活动路径匹配较好;4类路径东北冷涡过程对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区域不尽相同,东北冷涡路径经过的地区会出现气温偏低且降水偏多的异常特征;不论从大气环流配置还是对东北地区气候的影响来看,4类东北冷涡过程均有较明显的差别,且这些差别均与东北冷涡活动路径特征相吻合,说明东北冷涡路径的分类结果是合理的。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6日

    2021

    11月07日

    2021

  • 10月16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25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12月07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