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降雪天气的GPS水汽变化特征
编号:158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10-12 16:29:22 浏览:1137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2021年11月06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0min

所在会场:[PS] 墙报交流 [PS1] 墙报交流

暂无文件

摘要
辽宁地区降雪天气的GPS水汽变化特征
徐爽[1] 胡鹏宇2吴宇童1 李典1 张帅1梁红1
(1.沈阳市气象局,辽宁沈阳 110168;2.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辽宁沈阳 110166)
本文选取2017—2018年辽宁省内发生的三次中雪及以上量级的降雪过程,应用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0.5°*0.5°)、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辽宁省地基GPS监测站的PWV资料(时间分辨率1h),分析PWV在降雪天气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
结果显示,降雪区域通常出现在PWV大值区,在降雪过程出现前,水汽条件不断累积并在适当的触发条件下形成降雪。可见,PWV对降雪过程的出现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分析发现,三次降雪过程中PWV所反映的大气中水汽含量均呈现单峰式结构,其与小时降雪量之间存在较好的时间对应关系,降雪时段也对应PWV高值阶段。在强降雪发生前,PWV均出现快速增长的现象;这意味着PWV的变化趋势与降雪尤其是降雪峰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综合三次降雪过程来看,在降雪出现前6—15h,PWV迅速增加;降雪出现前6—15h内PWV总增长量与降雪强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WV增幅越大,降雪强度越强。从三次降雪过程可推论,PWV达最大值后通常会出现短时强降雪,当PWV大于某一阈值(≥6.0 mm)后,一旦出现触发条件易出现强降雪天气(通过辽宁地区三次降雪过程统计)。降雪结束后,PWV呈现明显的下降,预示着降雪过程的结束。
此外,在降雪出现前15h内PWV逐渐增加,1h增幅超过0.4 mm,PWV增幅的大小与降雪强度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即PWV增幅越大,相应的降雪强度越强。
 
 
关键词
降雪天气;地基GPS;大气可降水量
报告人
徐爽
沈阳市气象局

稿件作者
徐爽 沈阳市气象局
梁红 沈阳市气象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6日

    2021

    11月07日

    2021

  • 10月16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25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12月07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