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秋季过氧乙酰硝酸酯的快速光化学反应原理及分析
编号:62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7-28 22:01:41 浏览:804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近年来在大气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的同时,华北地区日益严峻的光化学污染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臭氧(O3)的第二重要光化学污染物。我们2020年10月在华北地区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开展的观测结果表明,PAN浓度在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的秋季雾霾事件中也存在高值。在污染事件期间(10/20,10/25),上午4小时内PAN浓度增长了244%和178%,这一比例是清洁天同时段的10.6倍和7.7倍。利用CO作为示踪成分剔除了PAN直接输送的影响,我们计算得出污染天上午时段PAN的化学产率为0.45 ppb h-1, 证实了增强的光化学反应是PAN浓度突增的主要原因,而不是PAN直接外来输送。利用观测数据,我们发现乙醛和OH自由基的反应是生成过氧乙酰(PA)自由基最主要的途径。试验期间,污染天中乙醛和HOx(OH+HO2)自由基的浓度是清洁天的2.8倍和2倍,造成了PA自由基和PAN浓度的突增。进一步分析表明,甲醛光解是白天HOx的主要来源,污染天期间其浓度的升高是PAN浓度突增的重要原因。我们的研究解释了非夏季期间华北农村地区PAN浓度突增的原因,同时也证实了在低NOx的条件下甲醛光解对二次产物的影响,这凸显了在非夏季期间实施VOCs排放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臭氧,光化学,甲醛,VOCs
报告人
邱雨露
北京市气象局

稿件作者
邱雨露 北京市气象局
马志强 北京市气象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6日

    2021

    11月07日

    2021

  • 10月16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25日 2021

    注册截止日期

  • 12月07日 2021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