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常规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京津冀地区逐小时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邯郸、沧州)逐六分钟体扫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黄骅、成安)逐小时观测资料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0.25°*0.25°),对2021年7月3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河北南部和东部出现的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由低层切变线快速东移产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前倾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和对流不稳定的建立,同一系统影响下,河北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雷暴大风分布特征不同。两个地区的触发机制有所不同,虽然都跟低层的切变线有关,南部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初始对流由切变线直接触发,后在中层急流引导下,向南快速移动发展;东部地区当切变线经过时有所加强,带来上升运动,此时近地层仍处于高能区,上升运动促进了近地层的辐合,地面辐合中心直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而后对流向高能区快速传播,形成辐散型大风。南部地区的大风是由超级单体风暴的强下沉气流造成的,更强的不稳定能量和大气对流不稳定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形成,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风暴组织性加强,使一般风暴向超级单体风暴发展。东部地区的大风是由下击暴流和飑线造成的,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区域雷暴大风的产生。
07月27日
2022
07月28日
2022
初稿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21年11月06日 中国 长沙市
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青年科技交流会暨2021年青年科学家论坛2017年11月01日 中国 东城区
中国气象学会2017年青年科学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