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资料的一次暖区暴雨水汽特征分析
编号:2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4 17:30:21 浏览:220次
墙报交流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逐6 h再分析资料(1°×1°)、微波辐射计资料以及HYSPLIT模式等,对2021年7月5日冀中平原一次暖区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用HYSPLIT模式模拟分析后发现,本次过程中925 hPa和850 hPa降水开始前比湿在12 g/kg以上,是暴雨区的主要水汽贡献者,其主要水汽通道为西南路径,水汽贡献率分别占57.57%和63.64%。源自黄海或途径黄海、渤海等地的气块在东南转西南气流的引导下为暴雨区低层带来丰富的水汽,同时源自亚欧大陆中高层的气块,随着西风带长波槽脊的运动,为暴雨区上空500 hPa带来干空气,构成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降水开始前,925 hPa和850 hPa在相应引导气流的作用下,水汽不断向冀中平原输送,使得优良的水汽条件主要集中于低层大气,与HYSPLIT模式模拟结果一致。通过微波辐射计对降雨过程的水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降雨开始前,700 hPa以下高度的水汽含量有明显增加,水汽密度最大达到14 g/m3。分析上述三种不同资料得到相似结论,但HYSPLIT模式和微波辐射计两种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的应用,可以及时且多方位分析水汽特征,为暖区暴雨落区、强度等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暖区暴雨;HYSPLIT模式;微波辐射计;水汽特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