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一次大暴雨过程降水差异成因分析
编号: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2-07-02 00:01:22 浏览:227次
墙报交流
摘要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4卫星云图、雷达回波、EC细网格和GRAPES_GFS模式(0.25°×0.25°)再分析格点资料,对2020年7月7日孝感市大暴雨过程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明显差异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孝感市大暴雨过程是梅雨期副热带高压调整加强、西伸北抬,与高空南支低槽相配合,引导中低层切变线北抬、低空西南急流发展和冷空气经东路南下而共同产生,随着副热带高压振荡减弱南退,中低层切变线南压,孝感市强降水随之结束。本次中尺度大暴雨属于干锋生型,是在低层湿舌、低空急流配合下,由中低层干线、暖切辐合区和地面幅合区触发作用的结果;强降水是在中低层切变线上、在孝感市强烈发展的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非移入的对流云团),其5 h内降水强度强。强降水发生时,云顶亮温极值达-76.4 ℃,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达45 dBZ,回波顶高达18 km。孝感市南北部地区降水量有明显差异,与中低层切变线的位置密切相关,并在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分布上有明显的反映,南部地区位于中低层切变线的南边,低层幅合和高层幅散、强烈上升运动、水汽大量幅合是南部地区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北部地区位于中低层切变线的北边,情况正好相反,因此降水较弱。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卫星云图; 雷达回波; 物理量诊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