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研究:沉积记录与生态模型耦合新视角
编号:106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0:35:25 浏览:53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及伴随的有害藻类水华是全球湖泊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之一。“草-藻”演变理论为理解湖泊富营养化响应模式、发生机制及关键阈值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然而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加剧(包括营养盐排放上升、闸坝水文调控、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等),改变了传统理论中湖泊生态系统“草-藻”演变模式,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与防控面临影响因素复杂、响应模式不清、耦合机制难以分离等新的挑战。
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出现的新模式及其发生机制。以湖泊生态系统演变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手段,综合过去百年尺度古湖沼沉积记录研究方法,在我国不同区域典型湖泊(长江中下游巢湖和黄土高原北联池为例)开展了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研究,发现了:1)人为水文调控驱动下巢湖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加速及其形成的“三阶段(草-混合藻-蓝藻)”新演变模式;2)流域大规模植树造林对湖泊藻类异常增殖的重要影响及其关键驱动机制。
以上研究突破了传统湖泊演变理论在阐释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演变新规律中的局限性,强调了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单独及交互作用对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的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湖泊沉积记录与生态系统模型模拟耦合的新研究方法体系,弥补了湖泊长期观测资料不足和机理模型工具的缺失的问题,为全球变化影响下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有效防控和区域水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
稿件作者
孔祥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张灿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薛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