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溶淀积过程驱动黄土中土壤学指标解耦
编号:1110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09 21:14:35 浏览:67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黄土沉积连续且分布广泛,常被用于反演晚新生代以来亚洲季风及全球气候变化。由于黄土中生物代用指标难以保存,土壤学指标成为了重建过去的气候变化的核心。然而,土壤学代用指标在某些时期或某些剖面对气候变化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响应,导致这些成壤指标是否记录了过去气候变化存疑。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这些经典黄土代用指标在成壤过程中的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黄土高原典型的磁化率、频率磁化率等成人指标和红度、碳酸盐含量、化学蚀变常数、Rb/Sr比值、游离铁含量等化学风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降水量较少到中等时,成壤和化学风化指标均同步变化,呈现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但当降水量大且成壤作用较强时,强的降水导致土壤剖面发育了淋溶淀积过程,在淋溶淀积层中,化学风化指标在黄土高原南部与中部剖面解耦,南部剖面中成壤指标与化学风化指标解耦。我们认为强降水导致的淋溶淀积过程使土壤剖面中发生活跃组分的溶解和不活跃组分的富集,导致高的化学蚀变常数、Rb/Sr比值、游离铁含量、红度、赤铁矿含量,低的碳酸盐含量、磁化率和钙、锶等元素含量,这些过程表明淋溶淀积层中化学风化和成壤强度指标不能记录原位的气候信息。通过磁化率与化学风化强度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可以评估黄土沉积中土壤学指标重建的轨道-亚轨道尺度古气候记录的可靠性。我们的研究为世界各地黄土沉积物中土壤学指标反演原位气候信号的可靠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稿件作者
孟先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季峻峰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