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多地震揭示的低构造成熟度断层同震、震后及深浅变形特征
编号:2039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00:11:12 浏览:57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2001年Mw7.4玛多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一低震间滑动速率(<2 mm/yr)的断层上,结合同震野外测量、大地测量及地质学的证据,认为玛多地震发震断层处于早期生长、扩展阶段,构造成熟度相对较低。传统量化断层构造成熟度的方法为地质学断层累积位错和年代学定年测量。前人断层构造成熟度研究多集中于相对成熟、年龄较老的大型断层带,因为这些断层具有明显可判识的构造标志(如冲沟位错、地表露头等),而相对较年轻、累积位错较小甚至新生/隐伏的小型活动断裂往往缺乏可测量的地质学标志。玛多地震具有丰富的同震-震后大地测量(InSAR/GPS/光学影像/无人机影像)、野外实地测量数据(同震位错、裂缝)、精定位余震等数据,为研究低构造成熟度断层的深浅和地震周期形变特征提供了难得机遇。本文综合采用同震InSAR/GPS形变数据、震后InSAR时间序列、精定位余震、同震位错、光学影像研究玛多地震的深部破碎带宽度及分布、同震拉张和剪切应变、余滑分布及其和同震滑动分布的关系、同震浅层滑动亏损和非断层面变形量,研究深浅变形特征及空间对应关系。基于多种数据量化断层构造成熟度能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模型提供可靠的量化指标,丰富研究案例,这种思路有望逐步推广到其他观测条件良好和观测数据丰富的大型、小型断裂带,服务于中长期的防震减灾科学目标。
关键词
玛多地震,构造成熟度,深浅变形,同震,震后
稿件作者
赵德政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屈春燕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