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CO2地质封存的风险与挑战
编号:2215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1:06:26 浏览:51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海上CO2封存(又称为海底封存)指海底深部地层封存,包括海底深部咸水层、枯竭油藏封存、以及深部油藏驱油与封存。相对陆上来说,海上无需进行征地,没有地下水污染问题,除此之外,因为远离海岸,对人类直接活动的环境影响风险很低。相对陆上封存,海上盆地地质条件较好,尤其是我国陆上地质条件多为陆相,海上沉积地层多为海相地层,具有很好的储集层物性和均质性。我国海底咸水层封存容量 0.3-3.25万亿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的封存介质。
离岸封存早已在国外实施。全球首个将CO2注入专用地质封存地层的CO2封存设施Sleipner就是离岸封存项目;西欧和北欧各国的CCUS项目都把CO2封存选址在北海(挪威Snøhvit(斯诺威特)、荷兰北海K-12B项目)。国际上目前共有3个运行中的海底咸水层封存项目:挪威Sleipner(斯雷普尼尔)、挪威Snøhvit(斯诺威特)、荷兰北海K-12B项目、1个运行中的海底CO2-EOR项目巴西Santos盆地Lula油田。除此之外日本苫小牧项目咸水层封存项目已经停止注入,仍在监测当中。陆上条件封存条件较好的美国,也由能源部立项对墨西哥湾的CO2驱油封存潜力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评估,近年来还扩展到美国东部海域。我国首个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也已在恩平15-1平台上完成设备建造,未来可能出现更多大规模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但是,目前大规模海上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环境、监管、商业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风险和挑战。
对于海底咸水层或枯竭油气藏封存,该类项目无任何CO2的附加利用价值,开展该类项目的风险与挑战在于:(1)大规模CO2捕集项目缺乏进展,即CO2的长期与稳定供应;(2)缺乏船舶或管道的二氧化碳运输基础设施投资;(3) CO2注入对海洋环境潜在影响;(4)近海地区大规模二氧化碳长期储存能力认知不足。
对于海底驱油封存,CO2封存是作为EOR的一部分,通过利用和存储可以增加附加值,开展该类项目的障碍在于:
(1) 技术方面:①高投资成本和额外运营成本;②设备改建时的生产损失意味着额外的前期成本;③成熟油田的储层特征通常有较深的认知,但在储层性能和增产油量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
(2) 收益的不确定性:① 油价波动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实施,除非实施新的商业模式或改变税收制度以降低投资风险;② CO2价格与运输的不确定性,影响油田的收益与运行。
(3) 缺乏商业模式与监管法规。
稿件作者
刘桂臻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李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