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荒漠草原地表风沙活动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编号:2431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11 19:17:31 浏览:55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研究放牧强度通过影响草地风沙活动对深入理解风沙动力过程、准确评估和防治风沙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乌拉特荒漠草原研究站,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区,设置两种草地类型(以草本为主的针茅草地和以灌木为主的灌丛草地)和3种放牧强度(禁牧为对照、中度放牧强度和重度放牧强度),开展了近地表风速廓线、粒径分布、风沙流结构等相关参数的测量和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对不同草地类型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有显著影响,且对草本区的影响大于对灌木区的影响。2)草地类型和放牧强度对地表土壤可蚀性颗粒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本区地表可蚀性颗粒含量逐渐减少,土壤质地逐渐粗化。3)放牧区的风沙流拟合函数均为幂函数,R2在0.78~ 0.97之间。草本中度放牧区(6.468 g·m-1·d-1)和重度放牧区(9.294 g·m-1·d-1)的水平通量分别是草本对照区(0.907 g·m-1·d-1)的7.13和10.25倍。灌木区的输沙高度和放牧强度对输沙率的影响均小于草本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草本区风沙活动受放牧扰动的影响远大于灌木区,即使是中度放牧强度的水平输沙通量也远远大于禁牧区。因此,仅仅依据载畜量制定的放牧策略尚存在严重不足,为了防止草地退化,促进牧业的持续发展,在制定放牧策略时应将地表风沙活动强度作为重要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放牧强度,荒漠草原,风沙活动,粒度特征,风沙流结构
稿件作者
刘欣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杜鹤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