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海底沉积物中甲烷渗漏通量变化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编号:3948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1 00:49:56 浏览:493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大陆边缘存在广泛的甲烷渗漏活动,并且其渗漏通量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然而,冰期/间冰期转变阶段沉积环境重要变化对深海甲烷渗漏活动的影响还不清楚。南海南部发育宽阔的巽他陆架,在末次冰期巽他陆架广泛出露,在冰后期又快速淹没,整个盆地的沉积速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研究这个科学问题提供了绝佳的场所。为了认识甲烷渗漏活动的动态演变和沉积作用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浅表层沉积物柱状样CL3A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510-660cm层位上存在沉积物总无机碳(TIC)和总硫含量高异常,同时伴随极负的TIC碳同位素值和较高的还原性硫硫同位素值,表明该层位存在强烈的甲烷缺氧氧化(AOM)作用,代表一个甲烷-硫酸盐转换带(SMTZ)。AOM作用使得自生碳酸盐岩和铁硫化物在SMTZ内形成。最近数百年甲烷扩散通量增大,形成了下凹型硫酸盐剖面。末次冰消期(~13ka)以来甲烷扩散通量相当稳定,较低的沉积速率导致SMTZ固定在一个深度上,形成了较厚的SMTZ。该项研究成果有助于认识南海南部甲烷渗漏历史,也揭示了沉积速率对甲烷有关的早期成岩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甲烷渗漏,甲烷厌氧氧化,碳和硫同位素,硫酸盐-甲烷转换带,南海南部
稿件作者
冯俊熙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李牛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尚久靖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梁金强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