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周边街道设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机制研究
编号:817
访问权限:私有
更新:2023-04-25 20:02:21
浏览:44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城市80%以上的公共空间由街道组成,广泛的研究证实街道设计与出行方式选择、积极出行时间等密切相关,但鲜少关注街道网络设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及其作用路径机制。本文基于来自全国89个大学校园的22060名大学本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校园周边街道网络设计包括道路连通性和公交站密度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表明,控制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和环境绿地暴露和城市化水平后,PM2.5、睡眠质量和膳食模式对校园周边街道网络设计和大学生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有中介作用,但积极出行时长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具体而言,公交站密度增加,改善睡眠质量,进而缓解抑郁症状,但同时可能增加局部PM2.5水平,恶化抑郁状况;交叉路口密度增加,改善局部PM2.5水平,缓解抑郁情绪,但交叉路口增加可能带动以交通为导向的区域发展,增加噪声、不健康饮食的摄入,恶化抑郁状况。为此,优化城市,尤其是校园周边街道网络设计,需要关注街道设计对居民健康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街道连通性;公交可及性;交叉路口密度;公交车站密度;抑郁症状;本科生
稿件作者
崔祥芬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田雨玄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段梦杉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浩然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未来城市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