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 2023-10-24 19:28:51
地下水中纳米颗粒的原位形成及其环境效应
纳米颗粒 原位生成 低渗透区 地下水污染
摘要录用
郭元杰 / 成都理工大学
王朋 / 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处于低渗透区的环境修复一直是挑战重重的问题,近年来,原位生成纳米颗粒技术已经崭露头角,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在低渗透区原位生成纳米颗粒的原理和应用,强调了这一技术的巨大潜力。深入研究了通过在地下注入适当的前体物质,结合先进的纳米技术,纳米颗粒可以在原位生成,使用正硅酸四乙酯(TEOS)通过水解缩合过程产生SiO2纳米颗粒,产生的SiO2纳米颗粒能够增大有机污染物的流动性;通过调控水化学条件原位形成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纳米颗粒,溶解态的铁和锰可以通过水解反应自发地转化为纳米颗粒状金属氧化物,能够影响还原活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命运;矿物表面形成金属纳米颗粒,如纳米零价铁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去除多氯联苯(PCBs)、重金属、卤代烃等多种污染物。这一方法解决了预制的纳米颗粒的稳定性问题以及在地下长距离难输送问题,并实现了地下水污染的有效修复,减轻了环境负担,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