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 2023-10-25 16:23:58
枯草芽孢杆菌WX对铅离子吸附机制的研究
重金属、铅离子、微生物修复、吸附特性、应用潜力
摘要录用
丁俊美 / 云南师范大学
王旭 / 云南师范大学
摘要:铅(Pb)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对生物体构成直接威胁,其不能通过微生物活动或化学反应进行降解,而是通过吸附等反应而保留在土壤中,形成各种铅化合物。微生物修复具有环境友好并可持续的特性,是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筛选和鉴定耐重金属微生物,研究铅固定化的可能机制,对于控制铅在污染土壤中的生物利用度和流动性,避免铅超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们从云南保山铅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耐铅细菌Bacillus subtilis WX,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温度,pH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多种重金属的耐受性,并对其铅吸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显示菌株WX具有较高的铅离子耐受性,即使在铅浓度2200 mg/L的环境下该细菌仍表现出显著的生存能力,另外随着铅离子浓度从50 mg/L增加到350 mg/L,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脱氢酶活性也随之提高,暗示菌株WX可能是通过激活抗氧化防御机制来抵御铅离子的毒性,且扫描电镜结果发现菌株WX细胞外分泌了大量胞外聚合物(EPS)来吸附铅离子,以阻止铅离子进入细胞和回归到环境中,另外,脲酶实验检测发现,菌株WX可产生脲酶,当在含有尿素的环境下诱导其水解并与铅离子形成碳酸盐沉淀,从而达到解毒的效果。最后,我们将菌株WX与植物在含铅环境中进行共培养,发现该菌可吸附大量铅离子,进而减小其给植物带来的伤害,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王旭,云南师范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丁俊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重金属污染 的微生物修复。目前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墙报报告)

丁俊美,教授/博导,2012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导师:张克勤院士),2015年-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och Institute) 访问学者,2012年至今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近年来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极端生境微生物资源及酶的挖掘、新型CRISPR/Cas系统研究,近三年来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先后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nt J Biol Macromol、Microb Cell Fact、Chemosphere、Appl Environ Microbiol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丁俊美,djm@ynnu.edu.cn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