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 2023-10-11 20:29:24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
原位化学氧化;异位化学氧化;过硫酸钠;绿色可持续修复;碳排放
摘要录用
李香兰 / 北京师范大学
桑春晖 / 北京师范大学
“双碳”背景下,我国污染土壤修复不断向低碳、低能耗、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修复活动本身的环境足迹逐渐融入污染场地修复的管理决策过程。氰化物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由其剧毒且引发土壤污染问题长期存在而愈发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界定评估边界、细化数据清单和系统构建评估流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环境足迹分析计算工具Spreadsheets fo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alysis(SEFA),以山东某氰化物污染地块为例,基于实际获取数据,进行环境足迹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工程污染土方量74948 m3,材料消耗量2249 t,固废产生量4.19 t,水资源消耗量2714 m3,废水产生量2481 m3,能源消耗量4274万 MJ,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2463 t CO2e。原位化学氧化相对原地异位化学氧化的环境影响更小,去除每千克氰化物的能源效率和GHG排放强度分别为6415 MJ/kg和339.11 kg CO2e/kg,约占异位化学氧化的25%。案例结果表明,SEFA能够快速、高效地定量评估氰化物污染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上游原材料的使用导致的间接排放是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设备使用时长和材料用量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案例场地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NOx, SOx和颗粒物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HAP排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09%、4.68%、3.7%、6.8%,均小于10%,本案例核算结果的不确定性较低。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1月05日

    2023

    11月08日

    2023

  • 10月25日 2023

    初稿截稿日期

  • 11月04日 2023

    注册截止日期

  • 11月05日 2023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承办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