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 2024-03-02 20:39:34
基于村民需求的采石废弃地使用感知偏好及修复模式选择
矿坑废弃地,可持续修复,居民感知,支付意愿,社会效益
摘要录用
姗姗 冯 / 中国矿业大学
婧莹 赵 / 中国矿业大学
婷 田 / 中国矿业大学
采石废弃地修复及再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采石废弃地修复模式,提升周边村民福祉的关键是明确村民对废弃矿场的使用感知及修复意愿。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选择500m范围内存在村庄的4处露天采石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深田野调研及调查问卷的方法,明确包括村民使用频率、活动类型、满意程度、修复维度、修复模式选择、支付意愿及价格等在内的采石废弃地使用意愿和感知偏好。 基于以上居民需求结果,采用“条件-模式”推理方法,选取矿坑条件、自然条件、其他条件3类26个条件项,构建采石废弃矿坑修复模式选择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①采矿废弃地使用频率与废弃矿坑的可达性、已有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景观美学价值有关,74%不使用废弃地村民认为废弃矿坑缺乏吸引力,而岐山村废弃地采石场因较好的基础设施及可达性,50%以上的受访村民每周至少在矿坑周边活动超过30min;②由于未修复的采石场具有一定安全隐患,且多依山而建,平地较少,大部分使用矿坑村民在废弃地仅进行散步游憩活动,少量进行农业种植;③各村村民对采石废弃地修复支付意愿存在差异,已享受到部分修复带来环境改善红利的村民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也意味着该采石废弃地修复后将发挥的社会效益越高;④最终确定各个村庄4类修复模式的适宜程度,包括游憩教育模式、农业生产模式、生态涵养模式、产业融合模式。本研究对矿山土地集约利用、山体景观风貌提升及矿山的可持续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29日

    2024

    06月01日

    2024

  • 05月0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