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西南部架玛吐基底古隆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编号:100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19:27 浏览:82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3: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5]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S15-1]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专题15.1、专题15.6(18日下午,403)

暂无文件

摘要
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地区白兴吐构造剥蚀天窗与架玛吐基底隆起组成了复式的背、向斜褶皱构造系统;钱家店铀矿田区域上受控于北西向架玛吐基底古隆起的围限,隆-坳构造格局控矿特征十分明显。为此,本文拟利用该隆起部位钻孔内基底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磷灰石低温年代学技术,试图厘定架玛吐基底古隆起的形成年龄及后期构造演化历史,进而探讨盆地内部凹岭体系差异构造活动及其控矿规律。
对架玛吐隆起内2件基底花岗岩样品中锆石进行了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定年,测点共60个,Hf同位素测点36个;获取的U-Pb同位素数据整理拟合出了247.8±1.5Ma和251.9±2.1Ma的等时线年龄(图1a),MSWD分别为0.53和1.4,可靠性高,指示了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早三叠世时期。该早三叠世年龄代表了古亚洲洋沿索伦—西拉沐伦—长春缝合线在松辽盆地内部最终软碰撞关闭的时间,这也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拼合的时代。对花岗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和(U-Th)/He分析结果联合模拟恢复出该古隆起总体具有四期中新生代升降演化过程(图1b):①早中侏罗世(约205Ma~170Ma)的快速隆升-降温,②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约165Ma~110Ma)的缓慢隆升-降温,③晚白垩世(约105Ma~65Ma)的差异缓慢沉降埋深-增温,④新生代(约63Ma~ present)的较快速隆升-降温。据此,建立了基底古隆起的两阶段控砂控矿模式:古凸起沉积期的围限-区域堵水控制了红杂色层中原生高还原容量有利灰色砂体及其内部低品位铀矿胚的发育,成矿期沿隆起周缘形成的局部层间氧化与西南-北东向区域层间氧化联合控制了含矿砂体双层氧化带、多层透镜状或板状铀矿体的产出和分布。
 
关键词
构造演化,砂岩型铀矿,架玛吐隆起,松辽盆地
报告人
黄少华
副研究员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稿件作者
黄少华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