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IMA分析的砂岩型铀矿铀赋存状态研究及对铀成矿的指示—以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为例
编号:105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28:33 浏览:89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3:5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5]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S15-1]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专题15.1、专题15.6(18日下午,403)

暂无文件

摘要
TIMA是一种基于扫描电镜的自动矿物分析手段,它能分析样品的矿物组成、含量、粒度和连生等参数,在矿岩分析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为例,利用TIMA分析该矿床的铀赋存状态,并为其成矿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纳岭沟铀矿床铀赋存状态以独立铀矿物(铀石、沥青铀矿)为主,含少量吸附态铀(有机质、粘土矿物)。铀矿物粒度大部分小于40μm,且多与有机质、绿泥石、石英和黑云母连生,其连生程度分别为21.69%、16.48%、13.76%和11.56%。这表明铀矿物的空间分布与有机质、绿泥石、石英和黑云母相关。其中石英(28.12%)含量最高,绿泥石(6.75%)、黑云母(3.43%)和有机质(1.25%)含量相对较低。根据有机质(17.35)、绿泥石(2.44)、石英(0.49)和黑云母(3.37)连生程度与含量的比值,可推断有机质、绿泥石和黑云母相比石英在铀矿物成因上有更大联系。结合黄铁矿与有机质(2.05)、绿泥石(37.3)和黑云母(10.03)连生程度与含量的比值,绿泥石和黑云母是形成黄铁矿的主要铁源,黄铁矿则能还原六价铀,从而形成铀矿物;相较而言,有机质则主要起吸附和还原铀的作用。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铀赋存状态,TIMA,纳岭沟铀矿床,铀成矿
报告人
黄晓东
硕士研究生 成都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黄晓东 成都理工大学
宋昊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