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罗辛地区白岗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研究
编号:106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30:50 浏览:851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罗辛地区存在多期白岗岩,分为A、B、C、D、E、F六种类型,但仅D、E类白岗岩形成了白岗岩型铀矿床。微量元素、铅同位素显示,各类白岗岩具有壳源特点,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与前达马拉基底大体一致,表明源区为高放射性的前达马拉基底,地球化学数据显示A、B、C、F类白岗岩为白云母脱水熔融形成, D、E类白岗岩为黑云母脱水熔融模式。区域上存在D1、D2、D3、D4四期变形作用,A、B、C类白岗岩侵位与D3期变形同期或早于D3期,D、E类白岗岩则与D4变形同期,D4期变形的应力体制转换使古老基底的深熔作用由白云母熔融模式转向了黑云母熔融模式,黑云母熔融带入了铀的矿化剂氟离子,所以古老基底熔融的不均一性是罗辛地区各期白岗岩铀含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白岗岩型铀矿,多期成矿,矿物组合,成矿作用,纳米比亚罗辛地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