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铀矿田沙洲和岗上英矿床石英氧同位素和Al-Ti含量揭示多流体作用下的铀成矿过程
编号:10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1:31:18 浏览:83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5]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S15-1] 主题15、矿产与资源 专题15.1、专题15.6(18日下午,403)

暂无文件

摘要
华南热液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大气水、长英质岩浆热液和幔源流体的参与(Hu et al., 2008;Guo et al., 2020),但对几种流体的作用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华南赣杭构造带相山铀矿田沙洲赤铁矿型矿化和岗上英萤石型矿化蚀变带中石英进行了阴极发光(CL)和SHRIMP原位Al-Ti含量、氧同位素分析,不同流体在不同成矿阶段的作用。
在沙洲矿床,赤铁矿化至黄铁矿化阶段,石英的Al含量由低于10 ppm升高至1606–1930 ppm,Ti含量由低于1ppm升高至8.91 ppm,表明成矿流体的pH降低,温度升高。同时,流体氧同位素组成逐渐靠近岩浆热液,显示赤铁矿化-绿泥石化准换阶段长英质岩浆热液开始混入,造成流体温度升高和pH降低。铀矿物沉淀晚于黄铁矿化,在黄铁矿化阶段,石英中Al含量由核部的1606–1930 ppm降低至边部61.5–517ppm,显示流体pH升高,同时发生铀矿物和方解石沉淀。在岗上英矿床,伊利石化蚀变岩石中不同期次石英中Al含量由早期的124–424 ppm增加至晚期的328–4796 ppm,显示成矿流体的pH降低。同位素研究表明萤石型矿化过程中有幔源富F、CO2流体的参与(Jiang et al., 2006),流体pH降低与幔源流体加入有关。幔源流体加入使混合后流体具有酸性和富F特征,可促进四价铀的溶解。在萤石化阶段,石英Al含量降低至141–242 ppm,显示流体pH的升高,同时发生铀和萤石的沉淀。
在区域上,萤石型矿化晚于赤铁矿型矿化。赤铁矿型矿化阶段,赤铁矿化相关的氧化性流体负责铀的运移,长英质岩浆热液活动为铀沉淀提供还原环境;在萤石型矿化阶段,幔源流体加入加强了铀的运移,铀的沉淀与流体沸腾或水岩反应造成的pH升高有关。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石英;氧同位素;铀成矿过程
报告人
崔继强
博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稿件作者
崔继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水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蔡雨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吉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梦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