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与权衡视角下中国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估
编号:16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17:09:31 浏览:88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4]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S4-2] 主题4、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4.12(18日下午,209)

暂无文件

摘要
社会、经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但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来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和社会不平等加剧,全球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的“三难困境”,识别三者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对迈向可持续发展及其重要。本文首先确定社会平等指数、人均GDP、人均生态足迹作为社会、经济、环境三个系统的代理变量,明确了它们在中国范围的阈值。然后提出判定三者协同与权衡演化的一个新的方法,对中国各省2000—2020年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发展状态和协同与权衡演化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中国各省份在2000—2020年间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平等,但对生态系统的负向影响更大,同时经济系统发展速度远快于社会系统。②目前中国在各个维度距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截至2020年,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得分均超过目标值的省份仅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③2000—2020年间,所有省份的经济-社会是协同演化,但环境与社会经济大多处于权衡状态,只有北京和上海基本实现三者协同发展,打破了可持续发展的“三难困境”。随着2010年以来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率的下降,各省份系统间的权衡关系逐步向协同关系转变。本研究的方法论为可持续发展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各省推进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协同与权衡,绿色发展,社会平等,生态足迹,中国
报告人
刘海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稿件作者
刘海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