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印-太海温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及在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编号:196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1 20:58:04 浏览:79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8]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10(19日下午,224)

暂无文件

摘要
海河流域地处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北缘,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由于不同纬度带的影响因素多、不同因子间作用复杂、关键前兆信号逐年变化,导致海河流域夏季气候预测难度大、可预测性低。考虑到动力预测能力的不足,基于热带海温异常等大气外强迫影响降水的可能机理,进行统计方法建模,已经成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1961~2020年中国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的海温资料,针对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困难的问题,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MVEOF)方法的正向和反向应用,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前期海温变化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特征,并由此建立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客观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a)若前期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升高,El Niño事件前冬发展至鼎盛,春季开始衰减,并引起热带印度洋海盆尺度增暖的滞后响应,则夏季海河流域降水一致性偏多,偏多中心在流域北部;(b)若前期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前秋El Niño向La Niña事件转变,随后热带印度洋暖海温转冷,则夏季流域降水易出现西部偏多、东部偏少型分布;(c)如果前期热带太平洋海温出现太平洋经向模(冷舌模态)的分布特征时,那么夏季流域降水异常西北多、东南少(北少南多)。2、使用该统计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对2013~2020年海河流域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全域旱涝趋势的时间相关系数为0.86、趋势预测准确率为87.5%,站点的趋势预测准确率在51~70%之间。本文通过MVEOF方法提取了热带印-太海域海温季节演变的关键影响信号,阐明了“前期热带印-太海温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分布”的统计关系,并建立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客观化预测模型,为我国华北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参考。
关键词
海河流域,热带海温异常,夏季降水,季节预测
报告人
郝钰茜
工程师 天津市气候中心

稿件作者
郝钰茜 天津市气候中心
郝立生 天津市气候中心
何丽烨 天津市气候中心
程善俊 天津市气候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